
-
目的地名古屋 | 草津 | 東京 | 中部其他
-
行程日數8日
這次旅程,由半年前預約「ANA機体工場見学」的一刻開始籌備。當時不顧一切,總之無論如何,聖誕那天,我們的目的地必然是羽田新整備場!日子愈來愈接近,正為聖誕東京機票比暑假倫敦機票更貴而煩惱,誰知窮人恩物廉航竟然加開名古屋航線,雖然未至於超低價,但總算合理,決定名古屋入,再想辦法上東京,順便完成未完成的中部之旅,包括妻籠馬籠。
這次旅程的最大特色,是充滿見学和參觀行程,除了ANA機体工場之外,還有麒麟工場、豐田會館和產業館、JR東海鉄道館,以及登錄世界文化遺產的富岡製糸場,絕對是見学満喫,大開眼界。遺憾的是,年末年始期間,豐田名古屋工場提早休息,不接待見学。單單豐田產業館的機械實物,已經令我們大開眼界,相信正式工場運一定更震撼,所以決定下次再到名古屋,一定會參加豐田名古屋工場見学。
第一日 名古屋,草津,東京,中部其他
キリンビール名古屋工場見学
今次參加了「KIRIN一番搾り」導賞團。所謂「一番搾」,就是麥糊糖化完成後經過濾器流出的第一道麥汁。為節省成本,一般啤酒廠會在一番搾加熱水再過濾成「二番搾」,把「一番搾」與「二番搾」混合釀造啤酒。但「KIRIN一番搾り」不計成本,只採用「一番搾」釀造啤酒,由於一番搾的單寧酸含量較少,所釀造的啤酒口感清爽而不苦。
トヨタ会館
因為一家企業的堀起,帶動了整個城市的經濟,貢獻大得甚至可以冠名。豊田自動車的創業時期,看準土地成本低廉的優勢,於挙母市設立總部和廠房,公司日益壯大,商工会議所於1958年提出更改市名,凸顯豊田的貢獻,經過一番爭議,挙母市於1959年1月正式易名為豊田市,是全球唯一一個以企業命名的城市。在約28萬的人口中,一半為豊田工作,市民深以豐田為榮。目前,豊田市近七成的稅收,均來自豐田汽車及其周邊供應鏈。現代工業奉行的「精益製造」理念,就是從豐田車廠的TPS演進而來。不得不提這部全新Plug-in Hybrid Vehicle。這部混能車不但可以即插充電,緊急時還可以接駁到家居電力系統取電,解決不時之需!
第二日 名古屋,草津,東京,中部其他
リニア・鉄道館
我們在リニア・鉄道館足足留了五小時,不但看火車和模擬駕駛,適逢今年是東海新幹線50週年,劇場還有特別影片介紹足以令JR東海自豪的新幹線發展,很滿足!
夜行巴士上東京
原定旅程第四天的早上,乘內陸早機上東京,直奔連續12年獲日本觀光經濟新聞社選為「日本百大溫泉之首」的群馬縣草津溫泉。不過、不過,竟然老貓燒鬚,訂錯了內陸機的日子,幸好早一天發現,立即出PLAN B,買夜行巴士上東京,還要放棄豪華巴士,坐青春巴士(青春ドリームなごや2号,5,140円),當晚23:00出發,5:20到東京駅,比原定坐內陸機還早了三小時到。不幸中之大幸,好在內陸機是用ANA積分兌換,又節省了一晚酒店,損失不算慘重。夜行巴士之旅證明,原來我倆還很青春,一點也不辛苦,精精神神上草津,下次可以再考慮!哈哈!
第三日 名古屋,草津,東京,中部其他
湯畑
景點資料草津溫泉,位於群馬県吾妻郡草津町,自古以來都是日本名湯代表,湧出量為每分鐘約4萬立方公升,為日本溫泉之首。溫泉街有一大片湯畑,長年蒸汽不斷,連續12年獲日本觀光經濟新聞社選為「日本百大溫泉之首」。另外,由於泉水溫度高,衍生了「湯揉」的傳統活動,用長長的木板拍打溫泉池面,令泉水降溫,以及中藥物元素均勻混合,從而提高療效。可惜,表演「湯揉」的熱の湯正在重建,這次緣慳一面,給我藉口下次再來日歸之旅!
第四日 名古屋,草津,東京,中部其他
伊香保溫泉
群馬県渋川市的伊香保溫泉,位於榛名山山腰,海拔700米,天正4年(1576年)開始發展,每間旅館都歷史悠久,名字曾出現在日本古詩集《萬葉集》之中,泉水有「黃金之湯」和「白銀之湯」兩種。伊香保溫泉最有名的,莫過於共365級的石段街,兩旁有温泉旅館、みやげ物屋、遊技場(射的・弓道)、飲食店等。征服石段街,便見到伊香保神社,沿著遊歩道繼續行,就是鄰近源泉的「伊香保露天風呂」,有興趣可以考慮來伊香保,來個日歸之旅。
伊香保除了溫泉之外,原來還有個幾有規模的綠色牧場(グリーン牧場),有綿羊、乳牛、兔仔,有士多啤梨摘!入場料金1,100円,いちご狩り按季節收費,冬天當造一盒300克收1,400円,另外亦可以選擇20分鐘即摘任食一人1,800円。
這晚的溫泉會席料理,劉様訂了極上全牛宴,超滿足!
第五日 名古屋,草津,東京,中部其他
富岡製糸場
來到群馬縣,當然不可以錯過2014年6月才登錄世界文化遺產的富岡製糸場,貫徹今次的見学満喫の旅。
富岡製糸場建於明治5年(1872年),是明治維新之下衍生的機械製絲廠,作為全國的示範。當時,生絲出口有助提升日本的國際地位和經濟收益,所以政府從法國引進繅絲機,致力改善生絲品質,提高生產率。雖然廠房曾風光一時,從全國各地召集紡織女工,紡織女工的形象更成為推廣富岡製糸場的Mascort,但始終因為為生絲價格的低迷,昭和62年(1987年)3月起停產,但大部份建築物和生產設備都妥善保存下來,歷史文化價值最終備受肯定。
主要建築物採用「木材骨架磚瓦結構」,以木材為骨架,內部砌西方的磚,屋頂覆蓋日本瓦,結合了日本和西方的建築技術。
青洞の窟
東京の夜,適逢平安夜,兩大行程:E7系新車、中目黑聖誕燈飾-青洞の窟。即使只是一晚,只要和老公一起回到東京,便已滿足。
第六日 名古屋,草津,東京,中部其他
ANA機体工場
期待已久的聖誕日ANA機体工場見学,終於到了。雖然同行的多時小朋友,但對我而言,能夠深入維修飛機工場,機會不是太多,尤其參觀日本的航空公司,除了展品目不暇給,日本人的細心,以及對參觀者的信任,隨便讓你看維修工具箱,不擔心你亂碰或拿走,或許是其他地方很少看到的。有一套日本電影情節就提到,有小學生參觀時多手拿走一件維修工具,維修人員恐防工具留在引擎內,必須找回工具才可放行,嚴重影響維修工作和飛行安排。
機体工場共分為四個部門,包括:飛機基地維修、飛機外勤維修、飛機組件維修及飛機引擎維修。
根據ANA的介紹,飛機的維修大致可以分有四級:
(一)日常飛行的維修
(二)飛行375至600小時,進行A檢查
(三)飛行3,000至6,000小時,進行C檢查
(四)飛行4至5年,大型詳細檢查
第七日 名古屋,草津,東京,中部其他
妻籠宿
數一數,這次行程上半部覆蓋了愛知縣、東京都、群馬縣,返回名古屋,繼續下半部行程,來到多次擦身而過的「中山道」,由長野縣的妻籠宿,走到岐阜縣的馬籠宿。
「中山道」又稱「木曾路」,於1694年完成,是日本江戶時代的五條陸上交通要道之一(另外四條為:東海道、日光街道、奧州街道、甲州街道),以現在的東京日本橋作起點,由江戶經陸路通往京都,終點為三条大橋,穿越木曾山脈,延伸至琵琶湖,全長540公里,沿途共有69個宿場,即驛站,妻籠宿和馬籠宿分別排列42和43番目,亦是「木曾十一宿」最南的兩個宿場。
妻籠宿至馬籠宿這段路全長7.7公里,步行約三小時,是熱門的健行地點,不過今次冬天到訪未完全溶雪,還是乘巴士來往兩點。秋夏要再來一次。
「中山道」最初為公務出差而建,優先運送御用貨物,後來也開放給平民旅行、運送物資和通訊來往。不過,隨著鐵路和高速公路的發展,宿場或驛站的功能逐漸消失,昔日繁榮一時的「木曾十一宿」亦變得蕭條。幸而,妻籠宿和馬籠宿當地居民於昭和時代,有遠見地把和風古街建築保存下來,堅守「不賣、不租、不破壞」的原則,原汁原味保留了江戶時代的面貌,成為「江戶時代の宿場」的古蹟典範,吸引本土和海外遊客到訪,終於再次興旺起來,延續古街的生命力。
順帶一提,由於JR東海不喜歡發行PASS的關係,我終於嘗試在金券店舖散買「回數券」,由中津川返回名古屋,總算節省了一點點車資。
馬籠宿
第八日 名古屋,草津,東京,中部其他
豐田産業技術紀念館 (トヨタ産業技術記念館)
景點資料
來到旅程的最後一天,快閃過名古屋城(料金:500円)之後,便轉到市中心的トヨタ産業技術記念館(料金:500円)。記念館由舊豐田紡織株式會社本社工廠的改建,保留了紅磚建築,傳達研究的創造的精神。
不說不知,原來豐田集團由製造紡織機起家,原為「豐田自動織機製作所」,創辦人豐田佐吉更發明了多款劃時代的紡織機,對紡織業和日本經濟的發展貢獻良多。豐田佐吉一生共獲得84項專利,並創造了35項最新科技,被譽為日本發明王。
- 1896年,發明了日本第一部氣動式自動織布機,一名工人可同時操作三至四部機器,生產力大大提升。- 1902年,發明了聰明織布機,只要織布時有一根斷線,織布機便就會自動停下來,原理至今仍被大型織布機採用。
- 1906年發明了環狀紡織機,至今仍只此一部,列為日本世界產業技術遺產,稱為「夢幻織機」。
- 1925年(大正14),亦開發了「無停止杅換式豐田自動織機(G型第一號機)」,防止斷線,減少了布匹的瑕疵,單單這部機就擁有50多項專利技術,後來以100萬日圓將專利權轉讓予英國公司,成為創立豐田汽車的主要資金。
為了一個打造日本人的汽車,豐田佐吉的兒子 - 豐田喜一郎於1933年9月成立了汽車部門,活用製造紡織機的鑄造、機械加工等技術,製造了第一部電動單車,並參考了美國汽車(GM)的設計和技術,於昭和11年(1936年)用人手的方法,製造第一部豐田房車AA。
汽車部門在1937年正式獨立,成為「豐田自動車工業株式會社」(トヨタ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),由豐田佐吉的女婿 - 豐田利三郎出任社長。隨後豐田汽車逐步推出G1貨車、Camry、Corona、Celica、Corolla等。戰爭期間,豐田為日本軍方供應車輛和軍用卡車,當時的廠房在戰爭末期被盟軍夷為平地。近年,豐田主力研究環保的混能汽車(HV)及插電式混能汽車(PHV),而紡織機業務亦沒有停步,推出了高速空氣噴射紡織機、圖像紡織機、高密度防水布紡織機等。
最令我大開眼界的是,紡織機和汽車館內設置了可以運作的生產線,50年代的生產設備也照樣運作,令人嘆為觀止。紡織由打鬆原棉開始,至紡紗和織布;汽車由沖壓開始,至組裝和噴油,全部一一示範。另外,展館亦設有金屬加工區,分時段示範不同的金屬加工技術,包括:鑄造、鍛造和切削,對於在工業支援機構工作的我獲益良多。
本來官方建議見學時間約90分鐘,但展示實在太精彩,我
發表回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