Yoshi Mama於2020年移居到日本,她表示之前也短暫到日本居住,但心態其實與日本長居很不同。她分享在日本居住有很多優點,譬如她住的一戶建(一整幢房子),空間比香港寬敞很多,加上一出門口就可接觸大自然,空氣非常好。不過,她也有5件非常不習慣的事,需要更多時間才能融入。
日本不習慣的事|1.日本人說話的音量
Yoshi Mama指因為日本人經常有一個概念「不可以麻煩別人」,令到其他人困擾,所以他們在公眾場合說話非常極之細聲。無論坐地鐵、巴士都可見日本人非常安靜,通常都是睇電話或者睇書,甚少和人聊天,而且連講電話,都會先落車,然後再搭下一班列車,不會像香港人在公眾場合大聲講大聲笑。
Yoshi Mama表示她原本喜歡發語音訊息,但這行為卻嚇壞了日本奶奶,並且很婉轉地告訴她:「出門後千萬不要發語音訊息」,這樣會把其他日本人嚇壞「因為大聲,就是造成其他人的困擾」。因此,她指有時只能扮聽到日本人說話,但有些場合也不能裝聽到,例如帶囝囝Yoshi去打針,所以唯有拜托對方說大聲一點,但這會讓對方感到很失禮,以為自己做錯事,最後令雙方都尷尬。
日本不習慣的事|2.在日本不能說廣東話「吓」
Yoshi Mama指香港人經常講的「吓」,在日本人耳中有挑釁的意思,以為想打架,是一個非常沒有禮貌的表現,同樣會嚇壞日本人的。她表示因為一個「吓」字,曾經同日本老公與奶奶產生誤會,當時Yoshi Mama說了一個「吓」,令老公以為她突然毫無原因在發脾氣,覺得她不能好好說話,令到對方不好受。 因此提點她千萬不要在外面說「吓」,然而,Yoshi Mama覺得已經解釋了只是一個助語詞,為什麼還要向她說教呢,因此與老公吵架。
日本不習慣的事|3.日本的行政效率
Yoshi Mama用了慢、繁複、效率低概括日本的行政效率,她指無論到區役所申請文件或帶囝囝打針,每次都要填一大堆表格,每做一項事情便要填一張或多張表格,重覆填寫個人資料。對於她來說,覺得這樣欠環保,又要用很多人手處理文書工作,以及工作效率低。
日本不習慣的事|4.日本ATM及營業時間
Yoshi Mama指日本ATM選擇十分少,而且有營業時間限制。如果在營業時間外提款,手續費會超級昂貴, 一次收220日圓 (約港幣$13.5)。Yoshi Mama指最常用附近郵政局的提款服務,但其營業時間是早上8時至晚上7時。然而,提款服務在香港是24小時免費,而且ATM也只是機械操作,不需要任何人手數錢,關於手續費這點,Yoshi Mama表示完全不能理解,每次講起都會好激動。
此外,如果拿著另外一間銀行的提款卡到郵政局取錢,無論任何時間都會收取高額的手續費220日圓,營業時間外則收取330日圓 (約港幣$20)。因此日本人都習慣放大量現金在銀包,或者盡量用信用卡,而現時則用電子支付。
日本不習慣的事|5.日本人表裡不一
Yoshi Mama表示日本人非常懂得社交詞令,出了名非常有禮貌,但禮貌到不知道對方是出自真心還是出於禮貌。她指其實只要在日本識講幾句日文,日本人就會稱讚「你的日文真的講得很好」。此外,當同日本人講再見,無論下次會否真的想再見面,也會更你說:「我們下次見啦」、「要再來玩呀」。Yoshi Mama指日本人很會說客套說話,所以千萬不要輕易當真。
不過,Yoshi Mama也有為他們平反,並不是每一個日本人都是這樣,而且他們只是出於不想傷害對方,不好意思直接Say No。但有時日本人說話,真的出於習慣性地客客氣氣,保持禮貌。如果日本人真心地想約出街,他們會明確地問那一天有空?有確實的日子時間約定。Yoshi Mama表示因為日本人的表裡不一,所以跟日本人交朋友是一件很難的事。
以上都是Yoshi Mama在日本生活一段時間的個人感受,並不代表任何人或香港人的想法。然而,Yoshi Mama的個人分享令到生活在香港的我們,對日本多了一番體會,更能欣賞日本的原則與條理,也對於中日文化差異有更多認識。
最後,在此恭喜Yoshi Mama與日本老公迎接了第二個孩子,希望繼續能在日本開開心心生活。
↓ 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!最新打卡熱點/熱門美食等!↓

↓ 獨特松露香味,入口即感受到松露嘅濃郁芬芳!↓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