港人愛到日本旅遊,每年「返鄉下」次數不少,2017年香港人訪日排名更排第四,非常厲害!但日本的禮儀知識你又知道多少呢?日本文化的核心是「不要為別人添麻煩」,所以有很多日常生活的小細節可能會跟香港、台灣等地有差異,我們覺得理所當然的事可能在當地是大忌!就算是乘電梯的站法,東京與大阪已經可能出現差異。去日本旅遊前,不妨留意以下幾點,不要讓日本人感到困擾,做個不失禮的旅客。
1. 不可亂拋垃圾、注意垃圾分類
日本的垃圾分類非常嚴格,不同縣的分類亦可能有所不同。簡單而言可以分為「可燃」(燃える/もえる)、「不可燃」(燃えない/もえない)、大型垃圾及瓶罐四大類。
「可燃」垃圾主要是紙類、塑膠袋、一般包裝袋、廚餘等;「不可燃」垃圾有玻璃、陶器、小型家電等。另外遊客較常產生的垃圾還有膠瓶(ペットボトル)及鋁罐(ピン)。
住酒店可能無須理會垃圾分類,但如果住Hostel或民宿的朋友就要留意了。以膠瓶飲料為例,外面的包裝招紙和瓶蓋是屬於「可燃」垃圾;瓶身則屬「瓶罐」,而且需要先洗淨。
基本上很難在日本路邊看到有垃圾桶出現,但千萬不要胡亂棄置垃圾!如果手上真的有垃圾需要丟掉的話,可以考慮到便利店、大型車站或商場找垃圾桶。另外一般自動販賣機旁亦有設置垃圾桶,但要留意是該販賣機專用,不要將所有瓶罐都丟到販賣機旁的垃圾桶!
2. 入屋請除鞋及放好、鞋尖應向外
入住日式旅館或坐榻榻米前都需要先除鞋,雖然一向服務貼心的日本有部份情況下工作人員會為你整理鞋子,但最好還是自己將鞋子放好、讓鞋尖向外。另外在景點看到寫著「土足禁止」的話應亦配合除鞋。
3. 交通工具上手機須切換為靜音模式
在所有交通工具包括:鐵路、巴士,都需要切換為振動/靜音模式(マナーモード),同時亦不應在交通工具上大聲談話;如果戴耳筒聽音樂亦應注意音量,避免漏音影響到周圍的乘客。
4. 盡量避免在街上邊行邊食
日本與香港不同,沒有在街上邊行邊食的習慣。有些小吃店通常會在店內/外設置長椅,可以讓顧客吃喝完再逛其他地方。加上日本路邊幾乎沒有垃圾桶,加上食物和飲料可能會弄髒環境,所以在店內吃完馬上丟掉會比較方便。另外千萬不要在A店買東西然後在B店進食,這是非常沒禮貌的行為。
雖然日本交通工具上沒有表明嚴禁飲食,但請儘量不要進食濃味的東西而影響到他人。
5. 不要胡亂在公眾場所拍攝
雖然明白大家出外旅遊對當地的風景很感興趣想拍照留為紀念,但要留意刻意去拍不認識的路人可能會引起紛爭。雖然在日本未經許可下拍攝人物並不犯法,但人們有拒絕被拍攝或拒絕對拍攝的照片被公開的權利。所以在拍照前最好先問准許可,獲得許可後亦應該在避免打擾到其他人的情況下拍照。
6. 不要胡亂在公眾場所吸煙,想吸煙請到指定地方
在日本是禁止於路上吸煙。如果「煙癮起」的話,就要去指定吸煙區吸煙。一般而言,在較大型的車站附近都會設有指定吸煙區,便利店外、喫茶店也是可吸煙的地方。百貨公司及購物商場內都會設有吸煙區,不妨多留意地圖的指示。
7. 乘扶手電梯的站法
在日本乘扶手電梯也有學問,在東京屬「左站右行」;在大阪卻與香港一樣是「左行右站」,而其他地區大多都屬「左站右行」。
8. 紋身者去溫泉/公眾浴場前要留意
在一般日本人的心目中,通常是與黑道有關的人才會紋身,所以很多溫泉、公眾浴場或海灘都對有紋身者敬而遠之,禁止他們進入。但是近年日本已開始放寬規定,而且可以透過網站Tattoo Spot查找可允許紋身者進入的溫泉/泳池等公眾場所。
9. 浸溫泉/到公眾浴場要知道的禮儀:先沖身、束起長髮、毛巾不可放入池內
浸溫泉前需要沖淨身體才可以入池。毛巾只是擦背或抹身用,不可放在池內,只可放在池旁,或者可以仿傚日本人:把毛巾放到頭頂。
10. 日本沒有付小費的習慣、付款最好將錢/卡放在盤上
在日本並沒有小費文化,給小費會被視為無禮的行為。如果受助於人而想道謝的話,送禮物比付小費更合適。
無論在餐廳或商店付款的時候,如果看到有盤子的話,請儘量將現金或信用卡放在盤上,不要直接親手交給店員,這是為了避免付款時出現爭論。店員有時亦會接受親手收下,但較多時候會示意客人請將現金放在盤子上。
↓立即分享旅行打卡靚相↓

↓ 立即分享打卡蛋糕相!↓


發表回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