年尾長假期,亦是「打工仔」清假之時,不少人首選活動是出外旅遊玩樂,但在到埗暢遊前,飛機之旅不一定是樂事。因為機艙的氣壓急劇轉變,耳朵難免受苦,出現耳鳴、疼痛等情況。耳鼻喉科專科李學楠醫生表示:「如大家能於短時間令閉塞的管道恢復暢通的話,大多不會造成影響,惟一旦耳朵持續閉塞,或會令耳膜承受過大的壓力而被拉扯,造成損傷、出血,嚴重或會影響聽覺。」
耳朵內有耳咽管,其主要作用是平衡兩側耳朵的壓力,以及避免細菌進入中耳而造成中耳炎。但在飛機升降時,機艙氣壓急速改變,耳咽管一時之間沒法調節中耳的壓力,導致耳朵內外壓力不平衡,令耳咽管堵塞,因此會有耳膜被拉扯、脹痛、耳鳴等情況。
嚴重感冒、鼻敏感人士耳朵更易塞
耳咽管類似一道活門,透過反壓動作,即手捏鼻及閉上嘴巴,然後嘗試用鼻噴氣,當兩邊耳朵有「卜」的聲響,即代表耳咽管開合,讓空氣通過,耳咽管恢復暢通,有助紓緩耳朵不適。李醫生指出:「一般而言,適當地做反壓動作的話,耳咽管堵塞的情況只會維持約數分鐘。」不過患有鼻敏感或嚴重傷風感冒的人需格外留神,因他們鼻腔組織已腫脹,更容易堵塞耳咽管出入口,故此可先於上機前嘗試做反壓動作,看看能否順利做到,防患於未然。李醫生補充:「患有嚴重鼻敏感人士只要得到適當治理,病情穩定的話,乘坐飛機基本上問題不大;但如患有嚴重傷風感冒,則應考慮是否仍前往旅遊,以免因耳咽管阻塞或引致不適而影響行程。」
幼兒耳咽管較易堵塞
現時不少人也會一家大小,帶同幼兒旅遊,但小朋友的耳咽管尚未完成發育,較成人短,乘坐飛機時較容易出現耳咽管阻塞,而且他們亦往往未能清晰向父母表達不適。因此,李醫生建議:「家長可以於飛機升降前後餵奶或水,特別於起飛時,令幼兒不斷地『吞口水』,可有效避免耳咽管阻塞。」
不論成人或幼兒,若長時間未能令阻塞的耳咽管恢復暢通的話,或有機會因兩側耳朵壓力過大而被長期拉扯,可導致耳膜受損、出血,嚴重更會令耳膜破裂,造成永久性聽力傷害。
耳朵痛症持續應當地求醫
李醫生分享一名20歲男士在患上嚴重感冒的情況下乘搭長途機,在10多天的旅遊期間,一直覺得一側耳朵阻塞及有痛感,更有聽覺問題。他回港後立即求醫,經檢查後為耳咽管堵塞問題,其嚴重感冒令情況加劇,致耳壓升高。幸好他的耳膜並沒有穿孔,耳朵亦沒有大礙,患者只需要使用噴鼻劑,1至2星期後已痊癒,耳朵亦再沒有出現阻塞及痛楚。李醫生提醒,於旅遊期間,如因氣壓造成耳朵不適,不必過於擔心,但若耳朵出現嚴重痛楚,則應盡快到當地醫療機構進行檢查。
↓勁送超過3000份獎品!簡單兩步免費參加↓
